糖足潰瘍的日常照護,可遵循以下幾點,作為患者的治療以及日常原則,後續將再進一步詳述日常注意事項:
- 治療大原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患處治療與照護:減壓、清創、促進循環、正確用藥等等
- 自我管理(定期踝反射、足底血管壁硬化症等檢查)
糖尿病患者因神經病變、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及免疫力下降易罹患足部潰瘍,有效的預防足部潰瘍發生,就需做好足部護理、定期檢查及治療動脈硬化,並及早發現、及早就醫。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有神經病變患者的足部照護如下:
- 每日使用溫水與溫和的肥皂清洗足部,避免浸泡足部。清洗乾淨後以柔軟毛巾擦乾,尤其要小心擦乾趾縫。
- 每日自行檢查足部與腳趾二次,看是否有龜裂、外傷、水泡、發紅、腫脹、長繭甚至是感染跡象;若行動受限可在地板上放鏡子來檢查腳底。
- 檢查足部是否皮膚乾燥,必要時塗抹乳液以滋潤足部,但要避開趾縫。
- 定期修剪趾甲,腳趾甲應平直橫向修剪,不要剪得太深,再以銼刀將尖銳的角都磨平。
- 避免任何可能傷害足部的活動,例如:赤腳走路、將足部暴露在高溫下。
- 隨時穿上鞋子以預防受傷,穿著純棉材質不過於緊繃的襪子或是無凸起縫線的厚襪。
- 穿著合腳的鞋子,使腳趾得以活動。有足部變形情況時,可能需穿著加寬或加深鞋子,嚴重者可能要訂作特殊鞋。穿新鞋不要一下穿太久,要花時間慢慢適應。有神經病變或有發紅、溫熱、長繭等現象,應穿著走路鞋或運動鞋,以緩和足部壓力。
- 穿鞋前,檢查鞋內是否有破損或銳邊,或可能讓皮膚受傷的異物。
- 一年至少進行一次詳細足部檢查。
為了預防糖尿病足部問題發生,建議應戒菸、控制血糖及血壓。有症狀的周邊血管疾病應做結構式的運動治療,必要時需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如不幸發生足部潰瘍,需立即找專科醫師治療,適度地進行傷口清創、並針對傷口問題分析感染、循環、傷口不易癒合原因進行投藥。
居家自我照護傷口應注意下列事項:
- 定期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潰瘍傷口,若有浸溼或碰到水,應立即換藥
- 依醫師指示正確使用敷料或藥膏,避免塗擦來源不明的藥物
- 注意傷口的局部症狀,包括紅、腫、熱、痛;注意傷口是否有脫落、移位或裂開情形,且需定期追蹤治療,由醫師判斷傷口清況及給予適當的處置,以免惡化或感染發生
- 神經病變篩檢用具-單股尼龍纖維:用來偵測壓力的感覺,當單股尼龍纖維被按壓至彎曲,代表是微幅線性壓力,無法感覺到此壓力時,往往是神經病變的主要證據。
- 血管病變篩檢-動脈硬化檢查儀:可以測出ABI(Ankle-Brachial Index)上臂與腳踝的血壓比值,該比值表示血管阻塞程度,經由測定腳踝與上臂血壓的比值,可以知道血管阻塞的程度;通常健康的人,其腳踝的血壓會高於上臂的血壓。若腳部動脈因脂肪等黏稠物質堆積而使血流狀況變差,腳踝的血壓就會低於上臂的血壓,故ABI數值就會變低
糖尿病患者易有足部潰瘍問題,應早期防治以免不幸的發生,因為一旦有傷口或截肢病史,再度發生潰瘍機率將大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