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體內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導致葡萄糖聚集於血液中,形成血糖過高,當體內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容易引發產生多種慢性併發症,根據併發症所影響的器官可分為下列幾部分作為探討。 |
糖尿病腎臟疾病
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容易導致患者終身洗腎,在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都有發病機率,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約為35%,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約為30-50%,發病後腎功能下降導致尿毒素累積進而需藉由透析治療將尿毒素及體內代謝所生成的廢物排出體外,俗稱洗腎。在台灣洗腎率逐年攀升,其中一部分也由於糖尿病患者的增加,根據統計國內目前洗腎患者中約有40-50%皆為糖尿病所引起。糖尿病患者預防腎臟病變可藉由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壓於正常範圍內,在飲食中也需限制蛋白質的鹽分的攝取,且戒菸及適當運動都可作為預防腎臟病變的策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在糖尿病患者中, 由於血液中糖分過多進而導致視網膜的微血管阻塞,產生血液供應缺乏,為了獲得足夠的養分,眼睛從其他位置新生出細小血管,但由於細小血管發育不良容易破裂,導致血管內液體與血液的滲漏。當液體從血管內滲漏佈滿眼睛玻璃體後容易引發黃斑部水腫、青光眼等視網膜病變。如果沒有適當處置,最終會導致失明,是目前國人失明的最大原因。患者在初期並不會有特殊症狀,常見症狀包含視力減退及眼前出現浮動黑點。糖尿病患者預防視網膜病變可藉由控制血糖、定期做眼底檢查以防止視網膜病變發生。
糖尿病神經病變
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下會損壞神經纖維,引起糖尿病神經病變。高血糖會干擾神經傳送信號的能力,並削弱毛細血管的血管壁,影響它提供氧氣和營養予神經纖維,進而損害神經及血管。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症狀多為逐步演變,不易察覺,直到疾病狀態趨愈嚴重,常見的症狀包含四肢疼痛、麻木以及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血管及心臟神經功能改變。糖尿病患者預防神經病變可藉由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壓於正常範圍內,改變生活型態適當運動,都可作為預防神經病變的策略。
糖尿病足部潰瘍
糖尿病足部潰瘍是由於神經病變,導致足部感覺較差,患者足部容易受傷,再加上周邊血管病變與阻塞,使得血液循環差及血流不良,造成患部難以癒合。根據2021年IDF統計糖尿病患者中足部傷口潰瘍發生率為10.5%,在潰瘍期間由於傷口長時間暴露容易合併多種細菌感染,導致傷口惡化及骨髓炎等症狀。一旦發生感染惡化加上周邊血管病變,會導致壞疽而必須截肢。據統計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約有25%患者會導致截肢(包含小截肢及大截肢),患者於身心理及生活工作都會受到嚴重影響,造成社會及國家財政一大負擔。所以良好的血糖控制,妥善足部照護,早期診治是防治糖尿病足潰瘍的根本之道。